齧指心痛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
基本介紹
本名:曾參別稱:子輿所處時代:春秋時期出生地:魯國出生時間:春秋時期主要作品:《大學》、《孝經》
原文,故事,評說,二十四孝,
原文原文:曾參。字子輿。事母至孝。參曾採薪山中。家有客至。母無措。參不還,乃齧其指。參忽心痛,負薪以歸,跪問其母。母曰:“有客忽至。吾齧指以悟汝耳。”後人系詩頌之。 詩曰:“母指方纏齧。兒心痛不禁。負薪歸未晚。骨肉至情深。"譯文: 曾參,姓曾名參,字子興,又稱曾子,魯國武城(今山東費縣)人。孔子子弟。著有《大學》一書。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對母孝順。傳說,有一天,他進入深山砍柴,家中來了客人,母親急盼兒歸,便咬了咬自己的手指,此時曾參忽感心痛,知是慈母呼喚,急忙背柴回家。真是母子連心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齧指心痛母指才方齧,兒心痛不禁。負薪歸未晚,骨肉至情深。故事周朝的時候,有一個叫曾參的人,是孔子的學生。此人品德高尚,孝順父母。孔子認為他可通孝道,經常和他一起討論關於孝的問題,為後人留下許多關於孝的言論。有一次,他吃過午飯便到山裡砍柴去了,他母親一個人在家裡。他剛去不久,家裡忽然來了幾個客人,當時家裡沒有什麼東西可以用來招待客人。母親著急,一時不知如何是好。“哎,要是曾子這時候能夠回來幫我一下就好了。”她這樣想著,並在心裡焦急地盼望著兒子的出現。可是等啊等,等了好長時間,還不見兒子的身影。情急之中,忽然想到了一個辦法,她知道母子的血脈是相通的,於是就用牙齒將自己的一根手指咬破。果然,曾子在山裡就忽然感到一陣心痛,他料想家裡一定是發生了什麼事情,就急忙挑著柴回家。回到家裡,客人還沒有走,曾子便幫著母親招待客人。待客人走後,曾子跪在母親膝前,請母親告訴他為什麼家裡來了客人他會心痛。母親便向他解釋道:“因為客人來了以後,家裡沒有招待客人的東西,我見你尚未歸來,就咬破手指,我想你必定會有感覺,能早點回來,幫助招待客人。”故事中的“齧指心痛”,實際上是一種心靈感應,曾參每每心痛,體現了一種思念之切,骨肉之情。評說此則標題“齧指心痛”,也有作“齧指痛心”的。“齧()”,是咬的意思。這是一個有趣的故事。曾參這個孝子,服侍母親的孝敬之心達到了極點。一次,曾參在山中砍柴,家裡有客人來到,其母不知道該怎么辦,盼望兒子早點回來,但曾參還是沒有回來。於是她就咬自己的指頭,曾參忽然心痛,就馬上背柴歸家,跪在母親前面,詢問緣由。母說:“有客人突然來到,我咬指頭讓你感悟。”現代人一看這故事當然會啞然失笑,這種通訊的方法竟然比現代人的手機、電話還方便?其實這就是《孝經》所說的“至孝”而引發的“孝感”了。當然這是一種浪漫化的思維方式,然而往其深層看,就是說孝子與親人的心是時刻連在一起的,彼有所動,此有所感,彼此相互感應,心心相印,息息相關。這大概就是現代人所謂的心靈感應吧?骨肉至情之深、孝子至孝之誠,由這一故事彰顯出來了。東漢的王充在《論衡·感虛》中首次記錄了這一故事:傳書言:曾子之孝,與母同氣。曾子出薪於野,有客至而欲去。曾母曰:“願留,參方到。”即以右手(,同扼)其左臂。曾子左臂立痛,即馳至,問母:“臂何故痛?”母曰:“今者客來欲去,吾臂以呼汝耳。”蓋以至孝,與父母同氣,體有疾病,精神輒感。這裡有一個細節可注意,即其母不是咬手指,而是用右手扼掐自己的左臂,然後曾子的左臂也立刻疼痛起來。唐代的乾寶《搜神記》則有這樣記載:“曾子從仲尼在楚而心動,辭歸問母,母曰:‘思爾齧指。’孔子曰:‘曾參之孝,精感萬里。’”此故事在流傳中不斷被改變、加工,至此出現了“齧指”的細節,而且又將母與子之間的距離隔得更遠了,甚至遠在楚國了。這似乎又太玄乎了一點。因此回過頭來再看《二十四孝》的“齧指心痛”,我們可以看到其中一些綜合、融會、演化的發展線索。不過,傳說的方式雖不一,但是心靈的感應是一樣的,由於孝子與親人的“同氣”,達到的精神上的通感、感應是一樣的。《孝經·感應章》所云:“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長幼順,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曾子的故事雖然有些誇張,其實也就是《孝經》中“孝的感應”之說的演繹。我們都知道“母子連心”這句話,曾子的故事從某一個側面為此作出了一個註解。其實父母與子女之間就應該心連心,心印心,心貼心,是一種心心相印的心愛。二十四孝展開收起孝感動天 | 戲彩娛親 | 鹿乳奉親 | 為親負米 | 齧指心痛 | 單衣順母 | 親嘗湯藥 | 拾葚供親 | 為母埋兒 | 賣身葬父 | 刻木事親 | 湧泉躍鯉 | 懷桔遺親 | 扇枕溫衾 | 行傭供母 | 聞雷泣墓 | 哭竹生筍 | 臥冰求鯉 | 扼虎救父 | 恣蚊飽血 | 嘗糞心憂 | 乳姑不怠 | 親滌溺器 | 棄官尋母
相關詞條
齧指心痛參不還,乃齧其指。參忽心痛,負薪以歸,跪問其母。母曰:“有客忽至。吾齧指以悟汝耳。”後人系詩頌之。 詩曰:“母指方纏齧。兒心痛不禁。負薪歸未晚。...
齧指痛心齧指痛心原文 編輯 曾參,事母至孝。曾參採薪山中,家有客至,母無措。參不還,乃齧其指。參忽心痛,負薪以歸。跪問其母,母曰:“有客忽至,吾齧指以悟汝...
噬指痛心噬指痛心出處是《二十四孝》,典故是曾參 中文名 噬指痛心 出處 《二十四...齧指心痛 單衣順母 親嘗湯藥 拾葚供親為母埋兒 賣身葬父 刻木事親 湧泉...
拾葚供親二,《二十四孝》的作者為了避免重複,曾子用了“齧指心痛”的內容,而寫蔡順則繞過了這一歷史故事,用“拾椹供親”的故事,而在《後漢書》中沒有這一記載。三...
24孝5.齧指心痛周曾參,字子輿,事母至孝。參嘗採薪山中,家有客至。母無措,望參不還,乃齧其指。參忽心痛,負薪而歸,跪問其故。母曰:“有急客至,吾齧指以悟...
嘗糞心憂讀到這一則,我們會再次想起《二十四孝》中的諸如 齧指心痛 那一類的遙感之說。這種孝的 感應 ,不斷被不同的情節渲染著;而現代人是最反感這一點的,指責它...
孝經二十四孝註譯四、為親負米五、齧指心痛六、單衣順母七、親嘗湯藥八、拾葚供親九、郭巨埋兒十、賣身葬父十一、刻木事親十二、湧泉躍鯉十三、懷橘遺母十四、扇枕溫衾...
臥冰求鯉齧指心痛 單衣順母 親嘗湯藥 拾椹供親埋兒奉母 賣身葬父 刻木事親 湧泉躍鯉懷桔遺親 扇枕溫衾 行傭供母 聞雷泣墓哭竹生筍 臥冰求鯉 扼虎救父 恣蚊...
二十四孝圖文解讀五、齧指心痛六、蘆衣順母七、親嘗湯藥八、拾椹供母九、為母埋兒一0、賣身葬父一一、刻木事親一二、湧泉躍鯉一三、懷橘遺親...
孝經智慧曾參:齧指心痛閔子騫:單衣順母子路:為親負米郯子:鹿乳奉親老萊子:戲彩娛親董永:賣身葬父郭巨:為母棄兒姜詩:湧泉躍鯉蔡順:拾椹供親...
中華傳統文化精粹:忠經·孝經齧指心痛 蘆衣順母 親嘗湯藥 拾葚供親 埋兒奉母 賣身葬父 刻木事親 湧泉躍鯉 懷橘遺母 扇枕溫衾 行傭供母 聞雷泣母 哭竹生筍 ...
百孝圖為親負米齧指心痛親嘗湯藥沒官贖罪親滌廁▲埋兒得金求食遇賊屈己從親行傭供母拾椹養親女刃父仇待弟成名為傭悟兄感母賑弟言不稱老兄弟共被...
二十四孝圖說齧指心痛……詞條圖冊 更多圖冊 參考資料 1. 二十四孝圖說 .豆瓣讀書[引用日期2013-04-30] 詞條標籤: 書籍 圖集 二十四孝圖說圖冊 V百科往期回顧 詞條...
走馬飛舟賒旗鎮(五)曾參至孝,母親“齧指心痛” (六)閩子騫“單衣順母” (七)漢文帝劉恆“親嘗湯藥” (八)蔡順“拾葚供親” (九)郭巨“為母埋兒” (十)董永“賣身...
二十四孝圖繪本三種第四篇曾參齧指心痛〇一二 第五篇老萊子戲彩娛親〇一五 第六篇鹿乳奉親〇一八 第七篇漢文帝親嘗湯藥〇二一 第八篇郭巨為母埋兒〇二四 第九篇江...
新編二十四孝故事陸齧指心痛 柒普孝天下 捌緹縈上書 玖孝子董永 拾行傭供母 拾壹臥冰求鯉 拾貳勤廉報孝 拾叄太子療親 拾肆木蘭從軍 拾伍代父受刑 拾陸孝成...
懷桔遺親孝感動天 戲彩娛親 鹿乳奉親 為親負米 齧指心痛 單衣順母 親嘗湯藥 拾葚供親 為母埋兒 賣身葬父 刻木事親 湧泉躍鯉 懷桔遺親 扇枕溫衾 行傭供...
國中古詩文系統化教與學11.齧指心痛12.棄官尋母信——求真務實的品質13.陳述古辨盜14.千軸不如一書15.晏殊誠實禮——人際文明的規範16.薛奎識范鎮···廉——...
二十四孝書畫閔子騫單衣順母曾參齧指心痛老萊子戲彩奉親漢文帝親嘗湯藥郭巨為母埋兒江革行擁供母姜詩誦泉躍鯉黃香扇枕溫衾蔡是順拾葚供親董永賣身葬父黃庭堅親滌溺器...
熱門詞條
林玉山
柯朝璋
攤販
山海傳奇
敬鵬
ASCII
天珠變
貨幣戰爭
Micro SD卡
栗前明
Puretty
小徑
花朵連連看
FamilyMart
慶祝寂寞
上海湯包
display
至誠感天
月老廟
湘南純愛組
內特·麥克米蘭
首都大飯店
奧運會項目
文雨非
收納袋
天母棒球場
不是每個戀曲都有美好回憶
西山茉希